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能结合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3、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及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出示一组事先收集的扇形统计图,说明:这些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板书: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提问:(1)图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2)这个圆表示什么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按地形分,被分成了几类?
(3)从这个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揭示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并强调扇形统计图中的圆表示的是总数量,圆内的各个扇形表示的是各部分与总量的关系。
(2)说明:我国国土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可以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计算结果如下:平原面积约3555万平方千米,丘陵面积约1048万平方千米,高原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盆地面积约183万平方千米,山地面积约69万平方千米)。)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后,可启发学生把算出的各类地形面积相加,看结果是否等于960万平方千米,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3)从这个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各个扇形所占的比例,并得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4)小结: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圆内的各个扇形表示的是各部分与总量的关系。
(5)教师进一步强调:扇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展示各组数据的比例关系,并且能够帮助人们更方便地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或相似性。
(6)教师指出:扇形统计图中的圆代表的是总和,各个扇形的大小则是相对于总数而言的,也就是说,扇形的数量与比例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扇形的大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某家水果店的各类水果销售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判断各类水果的销售比例是否合理,并据此提出建议。
(7)教师进一步强调:在分析扇形统计图时,应该注意各个扇形所占的比例大小,以此来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对另一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制作出相应的扇形统计图,然后通过对比观察,分析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
(8)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根据扇形统计图来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结束教学。
二、练一练第1题: **问题分析:** - 图中的圆表示的是什么?扇形代表的是哪一部分? - 这个扇形所占的比例是多少?这个比例有什么实际意义? **学生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简单统计问题的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众数的教学设计与练习。
(1) 教师板书:众数
(2) 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思考:扇形统计图中各个扇形的大小反映了什么?
(3)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扇形统计图中的圆表示的是总体,各个扇形的大小则反映了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或分布情况。
(4) 引导学生总结:扇形统计图中各个扇形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该类数据越多。
(5) 教师进一步强调:当出现多个相同数值时,众数就是这些相同的值;当出现不同的数值时,如果有多个数值出现相同的次数,则有多个众数。
(6) 教师总结:众数反映了数据中出现的最频繁的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结束教学.
三、练习十六第1题: **问题分析:** - 数据中有几种不同的数值? - 各个数值的出现次数如何? **学生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根据扇形统计图来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能够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提出合理的判断。
第四部分:众数的应用与练习.
(1) 给出一个简单的扇形统计图的例子。
(2) 让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计算众数。
(3)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讨论各个扇形所占的比例和分布情况,并思考对应的众数在哪里出现。
(4) 让学生根据统计结果,说出众数的意义。
(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众数反映了数据中出现的最频繁的情况。
(6) 教师进一步强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扇形统计图来分析各类事物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数据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趋势。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加深对众数概念的理解。
(7)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结束教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瑞思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10-10/6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