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设计及反思(给予树教学设计一等奖)

```html
《给予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谈话导入课题。
1. 强调圣诞节的背景和重要性。
(1) 指名读生词并齐读。
(2) 介绍圣诞节的重要象征意义。
(3) 学生分享对节日的理解。
(4)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齐读。
(5) 讨论第一自然段的情感基调。
(6) 小组讨论预期结果和感受。
2. 通过具体的事例(比如妈妈分发礼物)引出对给予树的描述。
3. 强调“给予”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给予人礼物?”。
二、自读课文
三、了解自学情况,整体感知。
1. 提出新词:给予树,并用具体例子理解其含义。
2. 学生完成课前阅读任务并完成填空练习。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 让我们细细品味文中“如愿以偿”的意义。
1. 引出句子:妈妈分发了三个词语给同学,并提出“如愿以偿”。
(1) 希望是什么意思?用词替换为更具体、生动的表达。
(2) 金吉娅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这个愿望,这一过程体现了善良的品质。
(3) 轻盈地划出“如愿以偿”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解释意义。
2. 结合具体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像样的礼物”是否能够为她带来“快乐与幸福”?这种愿望是否具有更高的意义?。
(二) 对小女孩感到难过的情感表达。
1. 引出句子:金吉娅的声音低沉,却什么也没有发生。用更生动的词替代“难过”。
(1) 指名读文段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2) 结合具体语句,引导学生理解情感变化,感受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困惑。
2. 引导学生思考:在“难过的瞬间”,金吉娅的内心活动具有怎样的深度?是否展现了她具备同情心与善良的一面。
(三) 探讨文中“如愿以偿”和小女孩的遗憾情感的对比
1. 引出句子:金吉娅最终完成了这个愿望,从而成为了一个幸福的女孩。这一过程不仅让她感到喜悦,也让她意识到她的付出是值得的。
(1) 鼓励学生用具体的例子或自己的经历来理解这种情感平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
1. 学习文中其他相关的词语并进行复述。
2. 编写一封感谢卡,向金吉娅表达感激之情。
反思: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给予”这一概念,并感受到在帮助他人时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他们在情感的挣扎与理解中也感受到了社会对善良行为的支持与鼓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瑞思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09-11/480.html
- 上一篇: 我家的家风的作文300字(我家的家风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 下一篇: 返回列表